10月29日,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探讨科技巅峰与未来极限。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等出席论坛。宁波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生亲力设计监制玉成窑汉铎紫砂壶摹古作品,作为本届论坛组委会指定的国饮礼器,赠予与会的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和我国30位两院院士。
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顶尖科学奖项获得者65位,其中诺贝尔奖44位,沃尔夫奖5位,拉斯克奖4位,图灵奖3位,麦克同瑟天才奖3位,菲尔兹奖3位,杰出科学家3位。其中执行委员会主要成员罗杰·科恩伯格,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朱棣文,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迈克尔·莱维特,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兰迪·谢克曼,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野依良治,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2009年渃贝尔化学奖;塞尔日·阿罗什,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阿达·约纳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阿龙·切哈诺沃,2004年诺贝尔化学,弗兰克·维尔泽克,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瑞·夏普莱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厄温·内尔,199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库尔特·维特里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全到位。以及我国30位两院院士齐聚一堂,共话“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一永恒主题。
论坛开幕式上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和我国30位两院院士接过玉成窑制造的国饮礼器——汉铎紫砂壶。
汉铎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按清代玉成窑经典文人紫砂“汉铎壶”原作一比一复制的摹古作品。 这把“张生铭玉成窑汉铎壶”,壶身如铎,敦厚质朴,气韵流畅,造型俊美,典雅大气,工艺精湛考究。壶铭 “紫泥新铎传汉音,汲來松泉试烹茗” 由张生亲撰,整体来看,既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贴近现代文人雅趣生活。汉铎为盛行于汉代的青铜礼器,钲而有舌,喻作智者先声,引领方向。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以文载道,传播德行,教化大众,被尊奉为“天下木铎”,古代贵族常把青铜铎视为醒世铃音的国之礼器。清代玉成窑借鉴汉代青铜礼器之形,创作文人紫砂,汉铎壶是玉成窑经典器型之一,其文人紫砂堪称国粹。
茶为国饮,而器乃茶之父。“张生铭玉成窑汉铎壶”从泥料、工艺、形制、窑烧、书法、镌刻等均由非遗传人张生独立监制,外观与内涵气息如同古器,是紫砂文化和礼仪之道相契融合、传承不息的代表之作。据悉,此次当代玉成窑紫砂汉铎壶因造型古朴,寓意深远,提交的设计稿一经亮相,就获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玉成窑荣登国际舞台为本届设计定制的“汉铎壶”的母本,也就是张生珍藏的传世原作,记者曾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的“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上亲眼见到过它。这把清代玉成窑汉铎壶,由何心舟制作,原铭文为:“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即代金,茶当呼荼。” 有“赧翁”的落款。这“赧翁”便是玉成窑创始人梅调鼎的晚号。
据了解,海上大画家唐云先生也收藏过一把汉铎壶。“这把是原配的,唐云先生旧藏的玉成窑汉铎壶可惜缺了壶盖,因珍爱有加,后特请顾景舟大师配了盖”,张生娓娓道来。“洛阳纸贵”人人皆知,殊不知,还有“壶随字贵”的紫砂文人壶,而晚清玉成窑,则是文人紫砂的巅峰。在玉成窑紫砂作品里,张生最爱收藏梅调鼎题铭的紫砂壶。
梅调鼎(1839-1906),字友竹,晚号赧翁,宁波慈溪人,晚清诗人、书法名家,清代浙东书风代表人物,被誉为“清代王羲之”;也是清代玉成窑的代表人物。玉成窑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窑址位于宁波千年古镇慈城。其间,出于文人爱好,在梅调鼎的带领下,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创办了宁波慈城玉成窑。参与紫砂艺术创作者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徐三庚、陈山农等金石、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以及制壶名家王东石、何心舟等。玉成窑文人紫砂的品种、造型较多,外观朴素文雅,壶铭短小隽永,天趣十足,意境丰富闲适,书法俊逸典雅,画作空灵简淡,镌刻刀法娴熟劲利,精巧自然,被公认为继陈曼生后文人紫砂之巅峰。
事实上,早在3年前,玉成窑已经倾倒上海滩及紫砂收藏界。2016年“金石齐寿—金石家书画铭刻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展出,汇集了众多自明清至当代金石家所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铭刻及拓本题跋作品。而宁波玉成窑文人紫砂作为压轴藏品集中亮相,令人眼前一亮,引得全国各地的书画金石界大师们纷纷点赞。
近年来,玉成窑不仅越来越受到紫砂行业、茶行业以至全国学术界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翻开近几年玉成窑壶的拍卖纪录,玉成窑已经逐渐进入全球大收藏家的视野。纽约苏富比、香港邦瀚斯等国际拍卖场都重点推出玉成窑拍卖品,中国各大拍卖公司紫砂专场也往往将玉成窑作为压轴之作。为了传承与弘扬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人张生联合当代书画篆刻名家和制壶高手对玉成窑古器进行摹制与非遗文创,“继承历史文脉、保护文化遗产、雅趣现代生活”,不断推陈出新。其中,此次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设计定制“汉铎壶”茶饮礼器,便是他的大手笔。
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生,字子泉,玉成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宁波茶文化博物院院长、和记张生创始人。自幼好古嗜学,心性清净,意态随和,长期专注精研与收藏文人紫砂古器,于玉成窑砂器研究尤多会心。张生素敬文人紫砂,收藏宏富,品质极高,并以此在月湖之畔重修宁波茶博院,藉以茶、壶、器、书、画、诗等诸多形式广邀贤士,采听先业,成就雅事。“张生品定”玉成窑摹古作品深受业界喜爱,其对紫泥砂器独到的理解和阐述,广博精炼,洞彻弥深,于物内物外独具悟性,总能透出一瓣清香,是人说器事、器传人文、文以载道的紫砂鉴赏传道者。(记者: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