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当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水清社区商贸街一盏盏路灯准时亮起,务工晚归的群众和下晚自习回家的孩子心里都踏实了不少。
“以前路灯不亮,晚上很少有人走,一到晚上这里就黑漆漆的,大家只能高一脚矮一脚摸起走,有些人怕不安全,宁愿绕路都不走这边。”屋门口喝茶的李大哥回忆着路灯点亮之前的情况。水清社区商贸街位于农贸市场进出口,人流量很大,是居民进出场镇的重要通道,此前,路灯“黯淡”了近1个月,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
五月份,当廉情信息员石亮来到水清社区商贸街走访时,就接到群众反映路灯不亮、出行不便的问题。廉情信息员石亮立即与社区干部沟通,了解到路灯并非没有换过,但换灯几天后又会损坏,反复多次后,社区“找不到原因”,问题就搁置下来。
小小路灯问题,为何解决不了?廉情信息员把情况反馈到县纪委监委、镇纪委,共同分析研判,随后沟通镇政府,通过镇政府协调村建办、供电所、财政所组成工作专班,实地查看水清社区商贸街路灯及附近线路、电箱情况并全面检修维护。三天后,水清社区商贸街的路灯再次被更换,线路也被重新布置,并明确了管护人员,商贸街的路灯再也不会无缘无故熄灭,问题得以解决。
从细微处着手,小切口发力,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这是“廉情信息员”的职责。今年以来,江安县纪委监委依托全县215个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廉情快速通道”,由村级纪检委员担任“廉情信息员”,力求监督工作再做深一点,再做实一点,将为群众办实事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厘米”。
“为何要延伸到‘最后一厘米’?就是为了防止明明做了大量工作,明明履了职,却因为机械化履职,没有真正站在群众角度看问题,把问题卡在最后‘一丝丝’,导致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情况。”江安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郝敏表示,“点不亮的路灯”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路灯修了又坏,坏了又修,社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有找到“病根”,没有解决问题,用了力,但没有用心。
而“廉情信息员”本就是村里的人,村(社区)的事原本就是他的“家事”。江安县纪委监委从“家人管家事”的理念出发,通过“1+2+N”(一个班子成员+联系室主任和镇纪委书记两人+N个廉情信息员)联系机制,将廉情信息员反馈的情况分级分类处置。2021年,通过该机制接待群众来访400余次,收集廉情建议32条,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却对群众有重要意义的事被他们逐一聚焦、上报、推动、解决。
夜幕下,一盏盏路灯发出了明亮的灯光,社区的群众吃过晚饭,又聚集在商贸街散步跳舞、聊天喝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社会治理是重点,村社是关键,最终目的是群众得实惠。”江安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熊中海表示,下一步,该县将持续推进“1+2+N”机制精准对应基层“痛点、难点、堵点”,通过廉情信息员近距离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确保精准护航民生民利,让“点不亮的路灯”越来越少,让“把群众的事当家事”的干部越来越多。
(程文帝 贺诗雅 肖霞)
推荐阅读:香珺